• <bdo id="gg226"><center id="gg226"></center></bdo>
    <bdo id="gg226"><center id="gg226"></center></bdo>
  • 張其成:國學是中國人的心靈家園

    佚名 2014-11-29 09:40

    當代中國最大的危機是信仰的危機。我們中國人真的沒有信仰嗎?現代中國人靠什么安身立命?習近平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永遠不能離別的精神家園!彼^精神家園就是心靈獲得安慰的地方、精神信仰寄托的地方。

      國學:中華傳統文化的代稱

      什么是“國學”?簡單地說就是中國傳統學術文化。

      19世紀末,面對西學和“歐化主義”的沖擊,學界發出了提倡“國學”的呼聲。將國學看成是中國固有的學術文化,主要是章太炎和鄧實提出來的。顯然這種意義的“國學”就是“中國學”,是針對“外國學”而提出的。這一定義,經過幾代學者的努力堅守,已為大眾所普遍接受。

      “國學”如果按照《漢書·藝文志》的分類,可分為六類:六藝(六經)、諸子、詩賦、兵書、術數、方技(中醫)。如果按照《四庫全書》的分類,可分為四類:經學、子學、史學、文學。按照學術流派來說,主要有儒學、道學、佛學以及中醫學等。不能把國學僅僅看成是儒學。

      從傳統分類看,經典始終是排在第一位的,“六藝”——《易》《書》《詩》《禮》《樂》《春秋》這六部經典,是中國原創精神的主要載體,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思想源頭。馬一浮就說過:“國學者,六藝之學也! 他說的六藝就是六經。

      一源三流:國學的基本結構

      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結構是“一源三流”。中華文化的源頭是“易”,三流是儒、道、禪。

      為什么《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因為《易》在六經中起源最早。傳說早在六七千年以前的伏羲就創作了八卦。目前最早的一個八卦圖案是2006年5月在河南淮陽發現的,是離卦,刻在一個黑陶紡輪上,距今4500年。八卦是中華文化的基因,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先有八卦,后有《易經》。

      《易經》這本書,是世界四大元典之一。世界四大元典分別代表了四大文化:《圣經》是西方文化第一經典,《吠陀經》是印度文化第一經典,《古蘭經》是阿拉伯文化第一經典,而《易經》作為東方文化的第一經典,不僅僅是中華民族,同時也是日本、韓國這些東方民族所尊崇的。

      距今3000年左右(西周前期)成書的《周易》經文過了500年之后導源出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道家及其他諸子百家,也影響了中國化的佛家。從學術源流看,孔子弘揚了《周易》乾卦精神,老子弘揚了《周易》坤卦精神!吨芤住凡粌H是人類軸心時代唯一一本由符號系統與文字系統共同構成的經典,而且是唯一一本儒家和道家共同尊奉的經典。

      西漢末年,從古印度傳來了佛教。到隋唐朝時代,佛教在中國形成了八個宗派,其中最具有中國特色的就是禪宗。我們絕不能說佛家源于《易經》,但禪宗則受到《易經》的影響,我認為禪宗就是印度大乘佛教與中國三玄(易、老、莊)結合的產物。

     陰陽中和: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用“大易之道”進行概括,那就是“陰陽中和”。

      《易經》究竟是講什么的?我們看一看“易”這個字就明白了!耙住弊钟袃煞N寫法,其中一種寫法像蜥蜴,蜥蜴最大的特點就是變化;第二種寫法上面是日、下面是月,日是太陽,月是太陰。合起來“易”就是陰陽變化!吨芤住氛f“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變化、陰陽中和就是“大易之道”?苫鉃槿湓挘河钪嬷芷谧兓拇笠幝,人類知變應變的大法則,人生為人謀事的大智慧。

      陰陽中和的“大易之道”正是中華文化之道,是古圣先賢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人事之后提煉出來的。陰陽中和的“大易之道”可以用一張圖來表示。這張圖叫太極圖,也叫陰陽圖、八卦圖、陰陽魚圖。

      儒、釋、道三家都講“中”。儒家是站在陽剛的立場上講中,叫“中庸”。 道家是站在陰柔的立場上講中,叫“中道”。佛家是站在空性的立場上講中,叫“中觀”。這里還需要補充一家——醫家(中醫)。從文化背景看,隋唐以后的中醫是儒、釋、道三家智慧在生命科學上的最佳體現。當代社會,中醫是最能反映中國文化價值觀和思維方式、也是唯一還活著的一種科技與人文相結合的文化形態。因為中醫最講陰陽的調中致和。

      修心:國學的終極目的

      學習國學的終極目的,簡單地說就是“修心”。修四個層面的“心”:天地之心、民族之心、組織之心、個人之心。

      “天地之心”就是天道、天理。中華民族是有信仰的,那就是信“天”“敬天法祖”,崇敬上天,效法祖先!懊褡逯摹本褪侵腥A民族之魂,就是中華文化!敖M織之心”就是社會實體、機構單位的核心價值、基本精神。比如企業核心價值、大學精神、城市精神等!皞人之心”就是個人的價值觀,實際上就是個人的精神信仰。

      這四個“心”是什么關系?表面上看是從大到小、逐層遞減的關系,其實是一回事。這就是“天人合一”。儒家、道家、佛家無論哪一家都講“修心”。儒家講“正心”!洞髮W》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正心是關鍵,這個“心”就是“仁心”。道家講“清心”。道家修的“心”是一種虛靜之心、自然之心。這個“自然”是“本然”的意思。佛家講“明心”!懊鳌钡倪@個“心”就是慈悲心、虛空心,也就是人的本心,所以叫“明心見性”。

      所謂“修心”說到底就是重塑中華民族的信仰、找到個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的過程,大而言之,“修心”是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前提。
    下一篇:王杰教授:中央黨校研究生院成立“國學社”是時候了
    上一篇:國學大家瞿蛻園《學詩淺說》近日出版
    相關文章
    中國文藝名家展覽館
    返回頂部
    分享按鈕 亚洲精选高清无码
  • <bdo id="gg226"><center id="gg226"></center></bdo>
    <bdo id="gg226"><center id="gg226"></center></b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