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專家陳業庭:家居風水掛字畫有講究
1987 2021-08-04
佛教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飯前都要唱念“二時臨齋儀”(即供養偈和供養咒),然后才可用齋。
出家眾飯食時,常念:
三德六味,供佛及僧
法界有情,普同供養
若飯食時,當愿眾生
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一般佛教徒午供時,亦要念:
此食色香味,上供十方佛
中奉諸賢圣,下及六道品
等施無差別,隨愿皆飽滿
令今施者得,無量波羅蜜
三德六味,供佛及僧
法界有情,普同供養
三德,指輕軟、凈潔、如法。
《涅槃經》云:
諸優婆塞為佛及僧,辦諸餐具,種種備足。其食甘美,有三德焉。一清凈德,謂精潔無有葷穢。二柔軟德,謂柔軟甘和而不粗澀。三如法德,謂隨時措辦,制造得宜。
六味,指苦、醋、甘、辛、咸、淡。
《俱舍論》云:
凡調和飲食之味,各有所宜,無出此之六種。雖進修道行之人不尚于味,然滋益色力亦由于此,所謂身安則道隆故,有六味之須也。
一淡味——淡者,味之本也,能受諸味故。
二咸味——其性潤,能滋肌膚故,調諸味必以鹽為首。
三辛味——其性熱,能暖腑臟之寒故,味之辣為辛。
四酸味——其性涼,能解諸味毒故,味之酸為酢。
五甘味——其性溫,能和脾胃故,味之甜為甘。
六苦味——其性冷,能解腑臟之熱故,味之冷者為苦。
至后世,成為寺院每日上供所念之供齋句:“三德六味,供佛及僧。”
一碗齋飯,三德六味
佛門辦造飲食的地方,叫做“大寮”。
在《維摩詰經·香積佛品》里提到,香積佛國的香氣為十方三界第一,他們會用香飯供養諸佛菩薩,因此佛門的大寮又被稱為“香積寮”。
飲食中具有三德六味,是佛門齋飯的基本要求,其意義主旨并非在“吃",而是在“德”。
所謂“法輪未轉,食輪先轉”。
以一顆歡喜供養大眾的心操辦飲食,必能料理出菩提法味,此是其一;
清凈、柔軟、如法,正是修行人調柔的功課,在揮動鍋鏟之中,若能系心于此,則即使身在熱如鐵鍋、急如星火的廚房里,也能做好修行的功課,此是其二;
世間人為一方、為一家、乃至只為一人操辦飲食,佛門寺院十方來十方去,齋飯不為一人一家一方,而是為廣大有緣人而做,所以結的緣自然多而廣。
舊時佛門叢林有句話說:
“金衣缽,銀客堂,珍珠瑪瑙下廚房”
說的就是“大寮”工作的重要性。
如法地辦造飲食,不但自己能累積無量福德,也能助人修行精進。
吃了三德六味具足的齋食,能令人五臟調和、身心安適、神清氣爽。
不論是念佛、禪坐、觀想,還是經行、持誦等,都能日見其功;相反的,不良的飲食,有可能間接造成修行上的障礙。
因此紫柏大師警惕在“大寮”工作的人,典座時要如法如儀:
不可吝于供養
不可鋪張浪費
不可心不在焉
不可輕浮隨便
不可臟亂不潔
“三千諸佛皆出在廚中”,在大寮典座的人如果能使飯菜三德六味具足,則內足以攝心自修,廣結香積善緣;外足以助人延慧,日見修行進益,日后必定能以此功德入如來地。
編輯:紅研
好消息:2021全國素質教育新課堂教研成果評選開始了,主要有論文、課件、微課教案評選等。同時開展第十四屆“正心杯”全國校園科幻寫作繪畫大賽。主辦單位:《山西科技報·今日文教》編輯部、中國中小學教育藝術教與學研究中心、《作家報社》、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中華文教網等。咨詢電話;010-89456159 微信:15011204522 QQ:106242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