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愛教的一代高僧——巨贊法師
1980 2021-08-21
[提要]鑒真大師通過“六次東渡”的艱辛歷程得以成功以后,將佛教戒律學、雕刻、建筑、書畫、音樂和醫藥等中國傳統文化弘傳至日本,開啟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先河。他的經歷、行為活動極為有力地展現出中日文化交流的歷史進程和足跡。本文根據大師“是為法事也,何惜生命”之不屈不撓“東渡精神”為本懷,續寫出鑒真精神指引下的諸如鑒真像回揚巡展、東渡紀念活動、鑒真文化節、中日領導人互訪大明寺和唐招提寺等中日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關鍵詞]鑒真東渡 中日文化 文明交往 歷史見證 傳承互訪
一、緒言
從“先秦文學、兩漢經學、魏晉南北朝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和清代樸學”等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六個階段來看:佛教自兩漢之際由印度傳入中國以來,通過與魏晉玄學等中國傳統文化以“格義之學”等方式相互融合,隨即步入隋唐盛世,此時的佛經傳譯也是空前絕后,佛教義學也逐步形成獨立的演繹和論證體系,促成大乘各宗派的建立。這些宗派創立后,隨著隋唐中國對外交通的開拓,并分別傳承到日本、朝鮮和越南等國。而鑒真大師正好也秉承和發展了由終南山道宣律師所創建,史稱“南山律”的傳承,他曾受學于此派系的道岸、弘景等大師,成為蜚聲中外的律學大德。為彰顯佛陀一代圣教,興建戒壇,制定受戒儀軌。并且還受學于建筑、藝術、雕刻、醫藥等外學。當大師在駐錫盛極一時、名僧輩出的大明寺的時候,接受了日僧榮睿、普照東渡的邀請并通過“六次東渡”的艱辛歷程得以成功,他的經歷和行為極為有力地展現出中日文化交流的歷史進程和足跡。不但開創了日本律宗,而且還開啟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先河。本文根據大師“是為法事也,何惜生命”之不屈不撓精神為本懷,續寫出鑒真精神指引下的諸如鑒真像回揚巡展、東渡紀念活動、鑒真文化節、中日領導人互訪大明寺和唐招提寺等中日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二、從鑒真東渡看中日文化交流
在傳統文化歷史長河中,唐代既是中國佛教的鼎盛時代,也是文化大發展的時期,此間出現了一位本著“是為法事也,何惜生命”,而六次東渡弘律布教的代表性人物——揚州大明寺鑒真大師。
鑒真大師(688——763年)揚州江陽縣淳于人,14歲師從智滿禪師于大云寺出家。后隨南山律道岸律師、弘景律師受具足戒,并受學弘傳律學、兼及建筑、雕塑、書畫、音樂和醫藥等外學,有幸進入皇宮太醫署學習。有《佛性論》、《順義說》等注疏聞世。后回揚州,興繕戒壇,建寺塑像,講經弘律,寫經刻石,廣施醫藥,成為名滿江淮的講律授戒大師。
唐開元二十年(732年),榮睿、普照二師留學長安和洛陽長達10年,漢傳佛教雖已傳入日本,但戒律傳承流弊很多,其游學目的是物色一位律學高僧到日本去傳授律學。得知在大明寺講授律學的鑒真大師,便于天寶元年(742年)來揚州恭請鑒真大師,大師也為二人的真誠所打動,決定親自帶隊東渡。
此后10年,大師縱然通過前五次東渡因僧人內訌、臺風風浪、觸礁、官府阻擾等失敗因素,使其得力助手榮睿、祥彥等相繼去世,為接洽東渡的便船,普照只得獨自去明州阿育王寺。當年邀請大師東渡的兩位日僧,一位死別,一位生離,這讓大師感慨萬千:“為了傳戒弘法,我下決心東渡,一天不到日本,一天不改意愿。”因大師年事已高,再加長期辛苦跋涉,又得眼病,從而導致雙目失明。
753年,正逢遣唐使藤原清河等回國。邀請大師及隨從弟子、工匠一行24人,攜帶書籍、法器等文物,于10月29日從揚州出發,12月20日順利到達摩薩國阿多郡秋妻屋浦(今九州南部)。次年2月4日大師66歲,抵達首都平城京(今奈良),被迎至東大寺內。
鑒真大師在日本受到了朝野的盛大歡迎。圣武太上天皇賜予大師“傳燈大法師”稱號,委以授戒傳律的重任。4月于盧舍那佛殿立戒壇,為圣武太上皇等430多人傳戒,另有名僧80多人棄舊戒而重受新戒,這是日本佛教史上首次正規的登臺授戒,故大師被加封為“法師”尊號。
759年,大師率普照等在奈良建成唐招提寺,傳布律法。故被稱為日本律宗太祖,唐招提寺成為日本律宗祖庭。
大師在日10年間,精勤弘法布教,對日本佛學、文藝和醫藥等內明外學都付出了畢生精力。因其精通醫道,救人無數。淳仁天皇曾讓他鑒別藥的真偽,他用鼻子聞,無一錯誤。光明皇太后有病,用藥很有效。并著有《鑒上人秘方》,雖已散失,但有少數藥方傳世。
763年春,由于長期操勞,健康狀況日漸惡化,思托等弟子經過商議,為大師塑造了一尊干漆夾纻坐像。5月6日,大師圓寂,建墓塔安葬在唐招提寺內,那尊坐像,一直供奉在該寺御影堂內,成為日本國寶。
三、當代中日文化交流動態
鑒真和尚是唐代著名高僧,是中日人民的友好使者,兩國人民深深懷念他,以各種方式紀念他。他曾駐錫和講學弘法的大明寺,也是他受邀東渡日本的出發地,因而成為紀念活動的中心,也成為中日民間交流的基地,F將大明寺、唐招提寺等中日文化交流的紀念活動紀實略述如下:
(1)官方交流實況
中日邦交正;龠M鑒真像回國巡展的前因后果1972年中日邦交正;院,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順長老多次向訪問日本的中國領導人提出讓鑒真大師塑像回國“探親”的要求。1978年10月,鄧小平訪日并參觀唐招提寺,瞻仰鑒真大師像,他欣然允諾了森本孝順長老的要求,并表示歡迎。消息傳開,引起日本朝野極大轟動。
1980年4月鑒真像回國巡展前夕,日本裕仁天皇專門召見以森本孝順長老為首的護送鑒真像回國巡展代表團,并交給長老一只印有皇室紋章的三足銅香爐,讓他帶到中國,贈送給大明寺。首相大平正方訪華時,在全國政協禮堂發表演講時,對鑒真大師為中日友好交流所做出的貢獻給予了崇高的評價和贊賞。
一代偉人鄧小平以《一件具有深遠意義的盛事》為題撰文,鄧穎超、廖承志、沈雁冰,以及楚圖南、趙樸初等為此分別題詞或撰文,贊頌鑒真像來中國巡展這一盛舉。
胡錦濤訪問日本奈良唐招提寺2008年5月10日,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訪問日本奈良時,將仿造唐代船只模型“友誼之舟”作為國禮贈送給了唐招提寺,這艘船模是由外交部委托揚州制作。胡主席興致勃勃地為船模揭幕,仔細端詳之后,強調指出:“要大力弘揚鑒真精神,為中日友好多作貢獻。”大明寺方丈能修法師陪同胡主席揭幕。而30年前鄧小平到日本時曾向塑像拜了三拜,這次胡錦濤向鑒真和尚塑像鞠了躬。參觀途中,胡錦濤談起自己兒時聽長輩講述鑒真東渡的故事,詳細詢問了鑒真在唐招提寺的生活。
溫家寶日本國會演講: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35周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4月12日在日本國會發表的題為《為了友誼與合作》的演講中說:“在揚州大明寺鑒真紀念堂,有一座石燈籠,是1980年日本唐招提寺森本孝順長老親自送來、親自點燃的。這盞燈與日本唐招提寺的另一盞是一對。這對燈火至今仍在燃燒,長明不滅,遙相輝映,象征著中日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光明前景。”
福田康夫參訪大明寺2014年4月21日,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參訪大明寺,并禮拜鑒真紀念堂。那天,他還手書漢字“心連心”贈予大明寺。福田康夫說:鑒真法師在日本家喻戶曉,曾做過大明寺住持,能來到向往的大明寺,終于實現了他心愿;“揚州比我想象的更美好”;鑒真精神是“中日關系最緊密的精神紐帶”。
日本岐阜市長贈油畫1993年2月5日,當年邀請大師東渡的日僧榮睿的故鄉——岐阜市市長蒔浩田一行來揚州向大明寺贈送了一幅以榮睿、普照邀請鑒真東渡為題材的油畫。
(2)民間友好往來
鑒真大師像回國巡展當年,為做好巡展工作,成立了以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趙樸初為主任的全國歡迎鑒真像回國巡展委員會,江蘇省暨揚州市成立了以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戴為然為主任的歡迎委員會。日本成立了鑒真像來華巡展寺院團、鑒真像來華巡展展覽團、護送鑒真像回國巡展代表團。
鑒真像來到揚州那天,萬人空巷,全城沸騰。歡迎隊伍長達二十余里。鑒真像在大明寺展出期間,每天都有兩三萬人等待瞻仰,列隊長達兩三余里?梢姰敃r人山人海的壯觀場景。
4月14日至28日,鑒真像在揚州、北京展出時間長達23天,瞻仰人數超過50萬人次。迎接規格之高,展出盛況之大,產生影響之深,實為前所未有。趙樸初以激動心情創作《送鑒真大師像返奈良并呈森本長老》漢俳三首:
看盡杜鵑花,不因隔海怨天涯。東西都是家。
去住夏云閑,招提燈共大明龕。雙照淚痕干。
萬綠正參天,好憑風月結來緣。像教住人間。
趙樸初在漢俳“自注”中說:“招提燈共大明龕”是指奈良唐招提寺和揚州大明寺的石燈籠。
鑒真像回國展出期間,鄧小平、鄧穎超等國家領導人親切會見了森本孝順長老一行,《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千載一時的盛舉》的社論,贊頌鑒真和尚為中日友好作出的巨大貢獻,相信鑒真像的回國巡展必將推動中日友好新的進程。
舉辦鑒真大師東渡1250周年活動1993年12月,大明寺舉辦了鑒真大師東渡1250周年紀念活動。趙樸初為活動發來賀電。
參加活動的有各級領導和各界代表400多人。時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茗山法師等諸山長老參加了活動。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執事遠藤證圓法師、奈良大安寺副住持河野良文法師等一行15人專程前來紀念活動。唐招提寺和大安寺分別向大明寺贈送了一部《大正新修大藏經》和一部《大安寺史》,大明寺還向唐招提寺和大安寺回贈了禮品。
鑒真大師誕辰1310周年紀念活動1998年4月,為紀念鑒真大師誕辰1310周年,揚州市與奈良在揚州聯合舉辦了鑒真學術研討會,日方出席的人員有厚木市代表團、碧波會訪華團、佐賀縣鑒真顯彰會訪華團和唐招提寺82代長老遠藤證圓一行161人。日本碧波會會長鶴健市、唐招提寺長老遠藤證圓、南京大學教授卞孝萱、揚州大學教授李廷先、揚州市政協文史委員會主任許鳳儀等發了言。揚州市外事辦公室同時也編印出《鑒真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
鑒真文化節2000年10月,“鑒真文化節”在揚州隆重舉行。揚州市政府領導出席,日本第七次佐賀鑒真和尚訪華團20人、日本凈土宗長安寺鑒真法師御遺跡參拜團20人、日本岐阜市議會議員訪華團5人、日本枚方市日中友協訪華團12人、日本厚木市書法訪協會訪華團3人、日本日清世界旅行團20人應邀參加文化節。文化節期間,在大明寺棲靈塔前舉行了鑒真紀念法會、大明寺碑林奠基儀式和《鑒真東渡》(許鳳儀著)一書首發式。
紀念鑒真大師東渡成功1250周年2003年11月1日到3日,大明寺舉辦了盛況空前的鑒真東渡成功1250周年紀念活動;顒悠陂g,國家宗教事務局、中國佛教協會、中日友好協會、省市領導以及日本駐上海領事館總領事杉本信行、唐招提寺長老益田快范、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云法師和全國各大寺院的長老,鑒真東渡經過、活動過的各寺廟諸山長老和法師,上百名日本佛教界和民間人士、來自海內外的600多位嘉賓等參與活動,紀念活動盛況空前。唐招提寺向大明寺贈送了1250年前由鑒真大師帶去日本的3000粒如來佛舍利中的3粒,供奉在棲靈塔內;活動還舉辦了研討會、東渡大型圖片展、東渡畫展、鑒真學院奠基儀式以及大型紀錄片《鑒真東渡》首映式。
做好中日友好的和平使者2010年5月23日,中國揚州與日本奈良舉行結成友好城市儀式,揚州大明寺和唐招提寺為兩市友好結交牽線搭橋,就是以鑒真大師為紐帶,終于成就功德,為中日友好盡了綿薄之力。大明寺方丈能修法師感慨萬分,為此吟詩一首:
屢作使者去扶桑,揚州奈良終結邦;
鑒真大師為橋梁,千難萬阻化祥光。
四、結語
作為大德高僧,百折不撓,東渡弘法,傳播中華文化,譜寫了中日友好的壯麗詩篇,留下了光昭日月的鑒真精神。他不但博通律藏、天臺止觀等內明,而且還通達雕刻、書畫、音樂和醫藥等聲明、因明、工巧明和醫方明之外學,這正好體現出中日文化交流的精神實質:弘法之旅、文化之旅和友誼之旅,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為使大明寺恢復當年鑒真律學道風,本寺新建的二部僧受三壇大戒的戒壇院即將竣工,希望能秉承三寶的攝受以及鑒真大師東渡精神的足跡,使好樂學戒持戒的真佛子們都能從這里走向圓滿的菩提之路。而鑒真學院堅持以“突出外語教學,注重律學研修,弘揚鑒真精神”為辦學特色,能涌現出更多的弘律、講律僧才,整肅律制,發起真正的定慧修行,像當年鑒真大師那樣,把律學帶到世界各地,愿為推動揚州對外交流合作多做出自己應有的奉獻。國際交往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永恒的主題,而民間交往是其重要的基礎。在民間交往中,佛教文化的相互傳播開啟了國際交往的先河,從玄奘西行求法,到鑒真東渡傳法,都為后人樹立了典范。今天,作為鑒真祖庭的大明寺繼承了前輩的精神,一定能夠在國際交往中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編輯:紅研
好消息:2021全國素質教育新課堂教研成果評選開始了,主要有論文、課件、微課教案評選等。同時開展第十四屆“正心杯”全國校園科幻寫作繪畫大賽。主辦單位:《山西科技報·今日文教》編輯部、中國中小學教育藝術教與學研究中心、《作家報社》、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中華文教網等。咨詢電話;010-89456159 微信:15011204522 QQ:106242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