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gg226"><center id="gg226"></center></bdo>
    <bdo id="gg226"><center id="gg226"></center></bdo>
  • 修行是化冰為水,化水為氣的過程

    君合 2016-09-21 11:47

         修行是化冰為水,化水為氣的過程

          修行簡單來說是修正自己的行為。這是從形式而言的,從本質而言,個人認為修行是一個化冰為水,化水為氣的過程。當然,這屬于一孔之言,可以作為探討的談資吧了,以此論短長實為不智,因為修行原本就是自己的事。

      冰有堅硬的外殼,有棱角,容易受磨損而被傷害,眾生生來就具有一個驅殼,這個驅殼可能是人或是動物,就人而言。常常固執于這個驅殼,無論美丑、高低、冷暖、貴賤,同時又我執于這物質的形體,用貪嗔癡疑慢不斷固化這個形體,從而變得越來越堅硬,密不透風,所以難以看破“真我”,又受到五欲六塵的干擾,難以認識真我的本性。就如同翻滾的海水難以倒影出星空朗月。需要以平和、清凈、無為的心態,才能認識真正的自我,那個水中倒影的明月。

         修行是化冰為水,化水為氣的過程

      很多人固于形骸,在輪回里不斷摔打者、碰撞著,在際遇運程里不斷高低起伏者,在無數劫里翻滾輪回著,在六道變遷中不停變換著驅殼,這固有的形體使我們涌起貪念,執著于有色的形體,以虛為實,同時身體也變得更加沉重,難得現得本具的五眼六通,由于外面被附著纏繞了很多外緣,所以靠著因果的牽引在業風中翻滾前行著,無論是人、是神、還是鬼、沒有真正氣化成真空,認識到真我的空性,一樣在六道里面被旅行著。而外殼又是如此堅硬,億萬劫的因緣要了,業障要結。如同殺人需要償命、欠債需要還錢一樣,不管你躲到六道哪一道,都會再碰到,了卻業緣,緩解障礙,才不礙你的超生。所以,佛教提倡布施、一方面你所有碰到眾生,都是千萬劫曾經的相識又聚到一起要了卻。施與有情結下善緣。 佛教也提倡忍辱,因為欠別人的終要歸還,你欠別人一條命,別人即使跟你幾千年也要討回來,能忍受這種際遇的不堪就會了卻,所謂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所以真正的大德高僧都會很惜福,珍惜飲食用具,不浪費一粒糧食。而很多靠著前世的福報積累的善緣過度透支后,就如同信用卡,再后面就是無盡的黑暗了。

      但是很多人堪不破,看到冰的形體,認為自己是冰,他也意識不到空氣中那數以萬計的水蒸氣是自己的另一種存在,自己無法認識到自己的本來面目,所以也就無法開悟,無法認識到自己的眾生一體的佛心,就難以了解宇宙因果循環和天道運轉的規律和體系。就像螞蟻不清楚上空人的俯視。井底之挖難以領略大海的浩瀚。 因為他的業緣注定他是井底之蛙,也只認識井底那么一塊地方。要想能開智慧或者真知識,則需要不斷的積累善緣和福報。那樣才能不斷的升級,領略不一樣的風景。

      從這種意義上,我們前面固著于自己認為的真實,所謂屁股決定腦袋,你站的位置、你的學識和你的經驗決定了你的位置,也決定了你的眼界,真正的世界之大,奧理之神不深入探究一番,是沒有評說資格的。

      因為化不掉也破不了。所以就難免墮落。因為消除不了憤怒,免不了墮入修羅道;去除不了愚癡,免不了墮入畜生道;消滅不了貪婪,也難以擺脫餓鬼道。堅硬的外殼厚重到極點,就是一味的下墜,在地獄道萬劫不得超生。也是愚癡頑固到極點,我們總是狗茍蠅營于眼前有色的世界,以為眼看到的這一切就是真實,在貪嗔癡的漩渦里沉迷著,為自己創造著一個有一個下墮的種子,即地藏經所云:閻浮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但是,總有一些人累生累世積過善緣,經過因果成熟,也是自身的佛性使然,有幸落入人道,有幸得聞正法,從而走上修行路。

      所謂修行路,就是向固有的堅固宣戰的過程,也是化冰為水的過程?措娨晻r,經常一些名人把“上善若水”的字帖作為警銘,這說明編劇已能勘透點宇宙的奧秘,水潤萬物而無聲,在悄無聲息中,恒順眾生,不管仕途的高低起伏,始終以平內斂而又低調的姿態存在于天地間。而水是及其柔軟,也是及其堅韌的,所謂抽刀斷水水更流,所謂水滴石穿都是它的杰作,因為無形恒順所以免于受傷害,因為潤澤萬物,變換的形色從而始終永生,別人對他傷害和不公被不漏痕跡的一筆抹去。始終于清凈平和的心境來慈悲一切眾生。

      所以,你在修行時,也是在持續的為自身你這塊堅冰不斷注入熱量的過程,讓你的內心不再自私、貪拙、偏執和傲慢。內心變得柔軟,形骸不再堅固,不再把人看成一種高等的存在,而其他眾生的的酸甜苦辣也滲入你的內心,撥動內部的琴弦,內心柔軟到可以感受一切眾生的佛心,了悟一切萬物在為你宣導的法音,能體悟到萬物生靈的佛性,和我一體,一樣的空性和虛空。所以,不忍踏青草,是因為能感受到草的痛處。不忍踩螞蟻,是因為若干劫前也曾是親朋好友。 所以,佛教里面倡導的日中一食,不外乎是一種慈悲,盡量少的以物命填充自己:印度常年濕熱,走在路上化緣可能會傷害到大地上微小的眾生。而財食名色睡也不過是障礙你升華的障礙罷了。

      隨著持續修正自己的行為,開始勤修善道,身心逐漸柔軟;蛘咄ㄟ^戒行,使內心變的清凈和安定。 才會因戒生定,因定生慧,從而真正認識到宇宙的本來面目,從而慈悲心出現,行菩薩行,利益有情眾生,從而最終成就水的狀態。與世無爭,恒順眾生, 利益一切有情,救助一切有情。讓他們在無上道永不退轉,從而自己也永不退轉。

      化成水并不表明就高枕無憂, 成為水的狀態最多能表明你可以維系人身,或者來世得富貴,然而富貴本是三更夢,繁華不過一場空。水還會因為你的懈怠、冷卻、釋放熱量(過度消耗自己的福報)而重新結成冰。所以化水為氣是另外一個狀態。

      這種狀態也需要不斷的加熱,吸收能量。而沸騰點可以看成是修行到最后終究開悟。而開悟本身只是你看到了,或認識到,并不保證你真正的回歸本源。無論是哪個派別,立地成佛才是根本。也就是真正成佛,凈土宗經過加熱的過程,可以認為是不斷讀誦“阿彌陀佛”的佛號,靠佛力加持凈化自己,逐漸消除累生累劫的紛繁雜念和世俗障礙,始終以一念代替萬念,從而真正得到念佛三昧而過程。禪宗通過參話頭或打坐,不斷用一個念頭持續加熱用力截斷紛繁雜念,從而最終修得禪定, 禪定境界不斷攀升,達到四禪八定。密宗咒語是一種方式,另外一種方式是不變的強化從而在脫離驅殼中陰身時能明辨是非,直接被度往佛的清凈世界。

          修行是化冰為水,化水為氣的過程

      所以,修行本是一生的行為,而且極為容易退轉。但是利益是很大的。人在生老病死的漩渦中如何能真正得大自由,不被業風旋轉不能自主,從而徹底離苦得樂。這不是說說而已.......需要不斷的加熱

      一旦有一天,你達到沸騰點,從而氣化與虛空中,和虛空成為一體,無處不在且不執一形,隨性點化眾生,又不被形骸情境迷離。那是種最終要達到的境界,每個人不管花多少時間,都想回歸的老家...


    下一篇:圣空法師:我們的念頭總是有時間階段
    上一篇:世界醫藥健康產業高峰論壇在京召開
    相關文章
    中國文藝名家展覽館
    返回頂部
    分享按鈕 亚洲精选高清无码
  • <bdo id="gg226"><center id="gg226"></center></bdo>
    <bdo id="gg226"><center id="gg226"></center></b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