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神話——“巨榮指法”劉菊榮醫師治療腦癱幼兒吳小凱康復紀事
1958 2021-08-25
法新社16日報道,原題:中國的高山隱士尋求通往天堂之路 他的山中小屋既無取暖設施也無電,主食是白菜。但侯大師表示,“人生在世,沒有比這更快樂的生活之道了”,他安坐在簡陋小屋外的木凳上如是說。近幾十年的經濟繁榮中,數億中國人進城,但也有些人遠離璀璨燈光和大都市,過上與世隔絕的隱士生活。他們的選擇已令其浸淫于一種古老但如今正意外復蘇的傳統。
在位于華中的偏遠的終南山上,許許多多小屋散落于參差不齊的山脊上。數千年來,佛教和道教信徒們一直到這里尋求遠離浮華塵世。已來此近十年的侯說“終南山有種特殊氛圍!焙钤诳拷城澳門的繁華珠海長大,如今他的日子卻幾乎都在打坐中度過,偶爾停下來劈柴、切菜,“城市太喧囂。在這里你能找到內心的快樂,F在我很享受獨處!迸c中國過去幾十年的集體主義頌歌相比,這無異于激進的個人主義。但如今的隱士其實是沿襲了一種古老傳承。即便文革期間,仍有數百名隱士未暴露蹤跡。
自上世紀80年代中國放寬宗教政策以來,隱士人數與日俱增!20年前終南山上就住著幾百人。但最近幾年人數增長極快”,某道教雜志創辦者張建峰(音)說,“目前或許有太多人正盲目走進大山。每年都發生各種事故,有人吃了毒蘑菇或被凍死……”冬日終南山氣溫會下降至零下20℃,巖石下可能隱藏著毒蛇,但隨著更多人到來,山頂變得愈加擁擠。
中國經濟數十年的迅猛增長已催生出龐大的中產階層,其中一些人正公開質疑物質主義價值觀。今年在廣州辭去高薪工作的劉景崇(音)打算徹底獨居,“我覺得(城市)生活就像永無止境的圓圈,追尋更好的工作、更好的車子……但最終不知要去哪兒!
據說半數多的終南山隱士為女性。26歲的李蕓琪(音)已在這里的小屋內生活了幾周!拔襾磉@里是為尋求內心平靜,逃離城市喧囂”,說這話時,她正坐在越野車上玩弄著智能手機,沿著泥濘不堪的道路奔向山下的蕓蕓眾生。
終南山屬秦嶺山脈的一段,西起寶雞市眉縣、東至西安市藍田縣!疤煜滦薜,終南為冠”,終南山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修道勝地,它既是佛教的策源地也是道教的發祥地,不少高僧大德,多聚于此。相傳姜子牙、陶淵明、王維等歷史名人都曾隱居于此。
終南山的主峰位于長安區境內,海拔2604米。對聯:“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指的就是此山。圖為2009年11月20日,終南山翠華山(終南山的一部分),一處修行人居住的屋舍(也是一座小廟)位于大山深處。終南山里隱藏著不少小廟、道觀和茅棚,不少人居于其中苦修參悟。
隱居在此的多數是修行的出家人,即和尚和道士,當然也有部分沒有信仰的普通人。據不完全統計,有50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行者隱居山谷。圖為2012年2月26日,終南山大峪十里坪。一名隱士在雪地里練習“空谷傳音”。
在佛教和道教里,到山中修行需要經過嚴格的程序,道教要在師父身邊待三到十年才能入山,佛教有一種說法——“不破本參不住山”,現在都市人作為田園隱居入山,也算是少數案例。圖為2012年5月11日,華山南峰上,一位70多歲隱修了30多年的辛道長走在懸崖峭壁上如履平地。
隱士們大多生活在大山野嶺之中,或獨處一隅,或居于山巔,盡管條件艱苦,生活樸素,但不少人卻認為這樣可以得到所謂的“清凈”。圖為2012年2月26日,終南山大峪西翠花,一處隱士修行的房子就建在這個整塊的石頭之下。
在終南山里隱居的人們或居茅棚,或住廟堂,或生活在原始的天然山洞里,言語和善卻又似藏玄機。圖為2012年2月27日,終南山西翠花,黃道長在雪后的山上頗有興致的練起了拳腳。
一般選擇隱居的普通人們有幾種主要原因:一是功成名就,尋找心靈的寄托和修身養性;二是在現實生活中遭遇了挫折、困境,躲避到山間以獲得暫時的清凈;三是看透塵世的文人雅士,追求放歸山野的人生境界。圖為2012年2月27日,終南山西翠花,隱修的黃道長和幾個山下來的居士一起吃飯。
山里修行者年齡小的有20幾歲的少年,大的有90多歲的老者,他們大多常年居住在山上,過最簡單的生活。他們自己種蘿卜,土豆,白菜,吃松樹的松針,松子,嘗野果。圖為2012年2月27日,終南山西翠花,一位從湖南來的小道姑自己提水準備做飯。
在山間修行是沒有早飯吃的,因為修行者一般一天只吃一餐,并且“過午不食”。晚飯時間基本以喝茶代替,沒有晚飯吃。如果有人實在餓了,可以吃幾片番薯干和核桃之類的食品。圖為2012年2月27日,終南山西翠花,陳居士在廚房前忙活著做飯。
2012年6月3日,大峪五里廟,海蓮師傅生活在一個石洞里,洞下面與河流相通,他白天坐在一旁打坐修行,晚上睡覺則換到更高處。
因近些年不少關于終南山隱士的報道,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甚至有不少驢友們希望能進山尋賢問圣,大多數卻無終而返。據了解,居士們遠遠的看到有驢友進山,“四五十人拿著大喇叭,邊走邊唱,帶著酒肉,留下一地垃圾,然后轉身就走,對山里這些修行者,他們只是好奇!泵坑龅竭@樣的到訪者,隱士們只能關門謝客。圖為2011年10月15日,終南山大峪,一處房屋旁掛著一張提醒游人的牌子。
釋永凈1971年生于福建,1999年出家,據她口述說自己談過戀愛但并沒有結婚。2010年9月從揚州空明寺來到終南山,在一處茅棚中隱修。永凈說她沒有什么朋友,幾乎不下山,跟外界幾乎不聯系,也很少說話。圖為2012年2月26日中午,釋永凈走到自己種的菜園子前摘了2根黃瓜和一些菜葉準備做飯。
隱居的生活并不是想象的那么輕松。在生活方面,他們除了能從自然中獲取食物,他們生活所需的油鹽、米面、衣被,則主要來自周邊山民的布施,或者是山外親朋好友、居士的供給。即使是這些,也來之不易。圖為2011年10月16日,終南山嘉午臺后山,一位隱修的比丘尼走出簡陋的茅棚將自己的被褥拿到太陽下晾曬。
2009年10月4日傍晚,翠華山天池旁,一位濃髯中年男士在彈奏著古琴曲《憶故人》,不遠處站著一位女士隨著琴聲吟唱起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一派悠然自樂之情。從附近居住者口中得知,彈琴之人叫樊洲,1992年開始在山間隱居了近20年,清晨習拳練武,下午撫琴獨坐,醉心于琴拳書畫。
2011年4月25日,終南山下,道任師傅坐在一條河流里的木樁上打坐修行。
2004年7月5日,西安八仙宮,道士在練“天罡八卦陣”,相傳這是一種傳統的武術陣法。位于陜西西安東郊的萬壽八仙宮是道教全真派十方叢林,自宋代創建以來,歷經數次重修和擴建。八仙宮在“文革”期間經籍大部被焚,碑石、造像也受到很大破壞,道士也紛紛出走。雖然歷經磨難,文化出現斷層,但終因其名聲甚大,如今也吸引了不少隱士來這里修行。
一位在山里隱修多年的石匠說:“當代隱士已經遠遠超越了傳統隱士,隱居生活是多元的,只要堅定,什么地方都可以修行,未必要在深山!眻D為2012年5月11日,華山長空棧道。辛道長在懸崖邊上健步如飛,不少游客到此,系著安全帶也是膽戰心驚。
近些年,由于城市污染嚴重,不少人們開始向往游玩并探索原生態的旅游地。終南山又因隱士存在,吸引了不少游人。而隨之而來的便是專家針對終南山的旅游開發方案。最終,終南山的環境問題以及隱士們的去留,誰也無法預料。圖為2012年5月8日,西安翠華山,一位名為道任的隱士在西峰上吹簫,他的前面便是萬丈懸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