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集電視文學劇本《凈土宗師》在北京付梓
0 2010-12-21
文/李遠國 謝清果
劉一明(1734一1821),號悟元子,又號素樸散人、被褐散人。原籍山西省平陽府曲沃縣(今山西省聞喜縣東北)。他幼年即留心煉養,參學求道,但不得真傳。后遇“完谷老人,即分邪正,復遇仙留丈人,群疑盡失”,方悟丹道秘奧(張鴻汀輯《隴右經學之傳授》)。后半生一直在今甘肅蘭州市榆中縣棲云山、興隆山修道,并設壇傳教,著書立說,成為清乾隆、嘉慶時期晉、陜、寧、甘、青一帶全真龍門派第十一代主要代表人物。
在“易道同一”的內煉理論上,劉一明建立了一套頗具特色的修養方法。他在《通關文》、《修真九要》與《神室八法》等,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漸修漸悟的系統。他說,修真之道乃天下第一件大事,亦天下第一難事,以其至大至難,故世人皆謂之天下希有之事。此事非深明造化,洞曉陰陽,“存經久不易之志,循序漸進者,不能行之”。有志學道修道,依此修真九要,循序而入,終必深造自得。
人生在世,如夢幻泡影(資料圖 圖源網絡)
第一要為勘破世事。
劉一明認為,人生在世,如夢幻泡影,世事雜紛,耗盡人之性命!锻P文》中把它們概括為五十關,謂之先通關口,方好進步。其中包括色欲關、恩愛關、榮貴關、財利關、窮困關、色身關、傲氣關、嫉妒關、暴躁關、口舌關、鎮恨關、人我關、冷熱關、獺惰關、才智關、任性關、患難關、詭詐關、猜議關、懸虛關、妄相關、生死關、自滿關、畏難關、輕慢關、懦弱關、不久關、暴棄關、累債關、高大關、妝飾關、假知關、陰惡關、貪酒關、怕苦關、不信關、無主關、速效關、粗心關、虛度關、退志關、夸揚關、幻景關、恥辱關、因果關、書魔關、著空關、執相關、閨丹關、爐火關。以上所述50關,“皆學人要命關口,陰路大魔,須要關關打通,方好進步。若有一關不通,即被此一關擋住,任爾蓋世英雄,拔山烈漢,寸步難行。學者須要認得真,信得過,雖不能遴然皆通,漸次著力,終有打通之日!睆拇耸朗驴逼,把身外一切虛假之事一筆勾銷,腳踏實地勇猛精進。
第二要為積德修行修真。
劉一明指出,積德修行為修道之要務,倘若離德以言道,便是異端邪說、旁門左道。修道者當以德行為重,自有節操。他說:“何為德?恤老憐貧,惜孤憫寡,施藥舍茶,修橋補路,扶危救困,輕財重義,廣行方便者是也。何為行?苦己利人,勤打塵勞,施德不望報,有怨不結仇,有功而不伐,有難而不懼,見義必為者是也!狈e德立行而修人道,人道具備方能成真仙道。
第三是要盡心窮理。
針對那些不讀丹經、不求理論的浮夸之徒,劉一明反復強調了盡心窮理的重要性。他說:“盡性至命之學,全在窮理上定是非耳。窮理透徹,則性能全,命能保,直入無上至真之地。窮理恍惚,則命難修,性難了,終有到老落空之悔。今之學人糊涂出家,糊涂學道,糊涂修行,生則既然糊涂,死時焉能亮凈!
窮理的主要方法是研讀丹經子書,取古人之法言,細究細窮。因仙真法言,“一字一意,不敢妄發;一言半語,盡藏妙義,不知費盡多少老婆心,為后人作階梯,與教門留眼目”。故當廣閱深討,通前達后,毫無一點疑惑,方可行持。至于不通文字的學道者,亦須于俗語常言中辨別實義,“蓋俗語常言中,有大道藏焉,特人未深思耳!
第四要訪求真師。
劉一明認為,性命之學必有師傳,非可妄猜思度而知。他說:“雖世間微藝薄技,尚賴師傳而知,況性命大事乎,豈能無師而曉性命之道!毷桥蚤T三干六百,丹法七十二品,以邪害正,以假亂真,誰為盲師?誰為明師?甚難辨別。然辨別亦易,大凡高人出世,自命不凡,獨弦絕調,不濫交,不滔世,不同黨,不要名,不恃才,不謀利,不欺人,不怪誕,一言一語,俱有益于世道;一行一止,大有裨于圣教。貪慎癡愛而俱無,意必固我而悉化,品節清高,人人所不能及;胸襟灑脫,個個所不能到。間或援引志士,亦必千磨百折,試其真假,果其白玉無瑕,方肯指示端倪;如非其人,決不輕泄天機。此所以為明師也!敝挥械玫矫鲙煹挠H傳秘授,方可悟其大道。如同薛道光遇石杏林而成大道,陳致虛見青城丈人而悉火候,張三豐感鄭、呂二仙而知丹法。前輩大師尚且如此,何況今世俗人。
第五要為煉己筑基。
關于此點的重要性,劉一明亦在多處加以闡述。這里總結了煉己包括的各種內容。他說:“少貪無愛,煉己也;牢固陰精,煉己也;打煉睡魔,煉己也?嗉豪,煉己也;大起塵勞,煉己也;心地下功,全拋世事,煉己也;勇猛精進,以道為己任,煉己也;腳踏實地,步步出力,煉己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煉己也;被褐懷玉,大智若遇,大巧若拙,煉己也。煉己之功居多,總以無己為歸著!彼^“無己”,即忘我無身,唯以大道為體,德行為用。
第六要是合陰陽。
金丹之術即陰陽和合之道。但陰陽之道世間甚多,倘認假為真,徒勞心力,無益有損,不可不辨。劉一明說,男女為塵世之陰陽,心腎為幻身之陰陽,日月為天地之陰陽,冬至夏至為一年之陰陽,朔旦望后為一月之陰陽,子時午時為一日之陰陽,二候四候為一時之陰陽,“凡此皆非金丹之陰陽。金丹陰陽,以我家為陰,以他家為陽。我為離,他為坎。離中一陰為真陰,坎中一陽為真陽,取坎填離,是以真陰求真陽,以真陽濟真陰也!奔戎庩,須要調和相當,不多不少,不偏不倚,不急不緩,不即不離,不躁不懦,“或陽動而陰隨,或陰感而陽應,或陰中用陽,或陽中用陰,或借陰以全陽,或用陽以制陰,或以內之陰陽而助外,或以外之陰陽而濟內,內外合道,金丹自虛無中結就”。
第七要為審明火候。
劉一明指出,何為火,是指運煉之神功;候,是指運用之時刻。他說:“藥物易知,火候最難。蓋藥物雖難覓,若遇真師點破,真知灼見,現在就有,不待他求,所以易知。至于火候,有文烹,有武煉,有下手,有休歇,有內外,有先后,有時刻,有艾株,有急緩,有止足,一步有一步之火候,步步有步步之火候,變化多端,隨時而行,方能有準,若差之毫發,便失之千里,所以最難!
第八要為外藥了命,第九要為內藥了解。
所謂外藥,即指精氣神三寶運煉后凝聚的還丹、金丹,內藥則指明心見性之功夫。劉一明這種觀點與南宗傳統看法是不同的。他說:“外藥者漸法,內藥者頓法,外藥所以超凡,內藥所以入圣!鼻乙兜赖陆洝贰坝杏杂^其竅,無欲以觀其妙”句以證其丹道,認為此二語乃金丹大道之始終,古今學道者之要訣。他說:“有欲觀竅者,外藥竊奪造化之功,幻身上事;無欲觀妙者,內藥明心見性之學,法身上事!敝该鲀韧舛幍男逕捈礊樾悦p修之術,修外藥而內藥方就,修內藥而外藥即全,自有為而入無為,最后打破虛空,入于不生不滅之地。
以上所述修真九要,是劉一明遵循其師完谷老人的旨意,提其內修綱領,總結歸納而成。其中的內容甚豐,而以固命修性為主導。在《神室八法》中,劉一明又集中地闡述了修心養性的重要性。這即是所謂神室八法:
一、“剛”法與意志力的培養
劉一明認為“剛”是神室的梁柱!皠偂本褪菆詮、健行、果斷、壯盛、銳氣、利器。缺少“剛氣”的危害是“蓋剛氣不立,四大無力,全身放下,遺畏不前,銳氣盡散,六賊搬弄,三尸張狂,主意不定,狐疑不決,又怕餓著,又怕凍著,又怕修道不成誤了現在,又怕魔障來侵苦楚難受,又怕緣法不興行道阻滯”。斬斷思愛,挖除根塵;不怕魔難;整頓精神,勇猛前進;廢寢忘食,是非立斷;一心無二,經久不易;和而不同,群而不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人貪愛的不愛,人難受的能受;內外如一,工夫不歇,這些都是“剛”的表現。
修“剛”法,有助于自我培養堅忍不拔的意志,遇到困難不退縮,迎難而上,不達目的不罷休。人們常說,勝百萬雄兵易,勝心中之敵,難上難。說的就是,人世間的許多事情所以失敗往往是因為自己首先放棄了,沒有奉行老子所說的“慎終若始”的人生處事態度,所以常常是接近成功的時候反而失敗了,陰溝翻船。因此,如欲成就自我,升華人生,首先就應該做到培養起鍥而不舍、百折不撓的斗志,在心中切實確立起“剛”的意識。
二、“柔”法與應變力的涵養
劉一明視“柔”為神室的木料!叭帷钡暮x有順勢、柔弱、克己、自屈、自退、自卑、無我、有人、無妄、淳樸、老實。實際上它秉承了老子的“柔之勝剛,弱之勝強”之意。如若不柔,那會“磕著撞著,無明火發,不能自遏,三寶受傷,全身失陷。神室木材為大火所焚化,一無所有,終歸空亡,豈能完成大道哉!”那么如何做到“柔”?“有打我者順受,有罵我者笑迎,疾病不管,是非不人,禮下于人,傲氣俱除,習氣漸化,時時省察己過,處處檢點面目,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素位而行,不愿乎處,一切人情世事付于不知,諸般邪思妄想掃去無跡!
修“柔”法,有助于自我涵養應變能力!叭帷狈ㄅc“剛”法是相反相成的一對方法。如果“剛”法主要表現為一種勇猛精進的氣勢,那“柔”法則是一種柔弱自守的精神。剛柔相濟,有張有弛,才是妙道。運用“柔”法的一個要訣在于“順”,就是力求因勢利導,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妄為。人處在千變萬化的社會環境中,唯有具備應變力,方能處亂不驚,以不變應萬變,外變我不變。我只是低頭做事,不矜持、不奇異,榮辱不較,順勢而已,守柔而已,這樣就能保全自己。
三、“誠”法與自制力的修養
劉一明指出,“誠”是神室的基址。它的內涵是淳厚、專一、老實、無欺、不隱、不瞞。這是儒家的“誠明”思想的運用。不“誠”會如何呢?“不誠則心不純,心不純則疑惑生,疑惑生則妄念起,妄念起則腳根不實,一行一步人于虛假,一舉一動俱是煩惱。隔絕大道閉塞靈窟,而欲明道,不愈遠乎!”相反,如能做到“安危不計,一心向前,出言無偽詐,行事無怪異,隨地而安,遇境而就,到安樂處不喜,逢困難時不優,擇善固執,順守其正,至死抱道,永無變遷,有過即改,遇善即行”,那就是誠了。
修“誠”法,有助于修養自制力。欲成就自我,就要培養始終如一的精神,腳踏實地,處處求真,誠實為人。不會因為有鮮花掌聲就停止了自己的追求,自己能牢牢把握住性命之根本,以奉行“道德”為圭泉。并且抱著“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誠’自,終能達勝利的彼岸。
四、“信”法與自信力的生養
在劉一明看來,“信”猶如神室的椽瓦。它的意蘊在于中孚、無惑、不易、見真、有主。無“信”會何如?“信若不立,四象不合,五行不和,兩儀各別,三寶俱漏,大業廢矣!毕喾吹,達到了“信”的境界又是怎樣呢?“忠孝廉恥俱盡其道,仁義禮智各得其宜,是非不雜,邪正分明,初念不改,正念常存,應事接物不逐風揚波,日用夜作不昧性迷心,對景忘情,在塵出塵,遇境不遷,住世離世,宜緩則緩,宜急則急,宜后則后,宜先則先,宜進則進,宜退則退,宜放則放,宜收則收,彼我如一,身心不二!贝朔ㄅc儒家思想五德之一的“信”有異曲同工之妙。
修“信”法,有助于自我生養自信力。人生在世,欲成就自我,離不開信仰、信念等組成的自信力。酒色財氣考驗著自信力;喜怒哀樂憑借自信力而正當;視聽言動因為自信力而與正道印合;品行高低因為自信力而得以分別;有無邪正因為自信力而彰顯,甚至天地的五行四象也是因為自信力而攢集起來?梢,正道與邪道,成功與失敗,自信力一試便分明。有自信力者,正氣在他身上聚集,他處處信守中道,不偏不倚,自然得道多助而成功。
五、“和”法與親和力的蓄養
劉一明把“和”比作神室的門戶!昂汀本哂型ㄟ_、順暢、愉悅、從容、徐緩等表征,它取義于《中庸》中的“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昂汀敝饕w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禮下于人,謙恭自小,心平性柔,暴躁全無,忿怒不生,大而能小,強而能弱,無人我壽者之相,無貴賤貧富之分,化氣質之性,消嫉妒之心,言行相顧,動靜隨時,無好惡,無無明,無怪誕,無偽詐!
修“和”法,有助于自我蓄養親和力!昂汀睘橘F,人和萬事興!昂汀辈粌H是一種成就自我的方法,也是自我成就所達到的佳境,老子說,“和其光,同其塵”,他還引用《建言》的話說:“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顏;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用現在的話說,“和”就是不自恃己高,與群眾打成一片,而不鶴立雞群,孤芳自賞。一個人實現人生價值,并曰2006‘圈不只是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實現。一個好漢三個幫,只有蓄養“親和力”,才能得到眾人的幫助。
六、“靜”法與創造力的煉養
劉一明以“靜”為神室的墻壁。靜就是安定、寂靜、不動、內安、無念、無欲。當然靜不在于頑空寂滅,也不非參禪打坐以求忘物忘形,而是身在事中,心在事外,道心現,人心滅才是真靜。此乃道門“致虛極、守靜篤”之內修心法,靜非不動,真靜就是不動意念,不說妄言,身不妄動,事前不妄想,事后不計較,不知人短,不覺己長,時時返顧自身的本心,順其自然。
靜心以養性(資料圖 圖源網絡)
修“靜”法,有助于自我煉養創造力。常人往往動多靜少,終日為各種欲望糾纏,忙忙碌碌,榮辱得失恒于心中計較,無一刻安寧。靜與自我最切實的好處就在于“長生無妙訣,唯在一靜中”。靜是養生的根本法門。只有靜,才可以養精氣神;只有靜,才可以生心性慧!办o”的另一個妙處在于“寧靜以致遠”。人只有心靜下來,才能很好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從而對人生做個統籌安排。那為什么說“靜”有助于創造力的煉養呢?創造力的噴發,往往是在自己最放松,心態最平靜的時候產生。煩躁只會自己干擾自己,使自己心亂如麻,而無所適從。因此,煉靜的功夫,就在于營造一種寧靜的心境,讓各種思路、想法自發地碰撞,從而為靈感、直覺的“光臨”創造條件。
七、“虛”法與超越力的蘊養
劉一明闡明“虛”是神室的堂中。虛就是空虛、虛無、寬闊、無形、無色。致“虛”需要“卻除雜念,變化氣質,挖去歷劫輪回種子,看破一切恩愛牽纏,一切假事不留,一概外物不受,萬法歸空,四大放下,無眼耳舌身意,無聲色香味觸法,無恐怖煩惱,無好無愛憎,無諂無驕,無矜無詐,無狂無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愛一物,不納微塵,有無不立,身心無累”。虛之法實為道門無為之道。
“虛”法,有助于蘊養超越自我的能力,破除人們對實有的執著。老子云:“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比藗兺豢吹綄嵱薪o自己帶來的利益,卻忽視了利益的實現依賴于虛無的作用。一個人要是心有成見偏見,就好比一個房間已經塞滿了東西,就不能再接受其他新事物了!疤摗狈ǜ嬖V世人要善于自我解脫,視有若無。如果一個人功成名就了,就更應當如此,否則便是失敗的開始。許多人小有所成后,在鮮花與掌聲中迷失了自己,容易自我滿足,導致裹足不前。
八、“靈”法與境界力的內養
劉一明以“靈”為神室的主人。靈的要妙在于圓通無礙。有了靈就可以動靜有時,剛柔并濟,誠信得中,和靜得正,性命得了。靈之妙用在于:先發制人;義不及賓;追攝先天;央決后天;調和性情,外圓內方;被褐懷王,心死神活;靜觀密察,煉己待時;竊奪造化,從無守有;不欺不瞞;常應常靜;虎不傷人;龍不起霧?傊,“靈”既不是有心,也不是無心;既不是勉強而為,也不是順事而作。它的要妙在于“機活神圓”!办`”實際上是指人心經過前面七法的修養而產生的靈能。這時可以隨心所欲不逾道,圓機活法盡通玄。
“靈”法,有助于內養自我境界!办`”是一種無形變可循、自然而然、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办`”的境界是對自我本真的發現,是真善美集于一體的極佳狀態,是心靈的最大解放,也是心靈功能的最大發揮。此時心康體健,心智聰慧,身心自由,體驗到人生的圓滿與幸福。
綜上所述,《神室八法》,堪稱自我修養的法寶。它啟迪世人行事應剛強,柔順、誠實、守信、和同、靜定、虛懷、靈妙,只有這樣方可成就大事業,貫穿八字真言的思想主要就是要始終如一,不怕困難,剛柔并濟,和光同塵,真性不昧,也就是要做自己的真正主人。我們可從中領悟到只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并將理智與情感結合起來,達到“靈”的妙境,就能無往不勝了。
本文由騰訊道學根據網絡資料整理,原文為李遠國《劉一明“九要八法”概述》、謝清果《神室八法與自我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