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神話——“巨榮指法”劉菊榮醫師治療腦癱幼兒吳小凱康復紀事
1958 2021-08-25
315記者攝影家訊(記者新國 李月)每年的4月15日~21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簡稱4.15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是由中國抗癌協會于1995年倡導發起的,“2018年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指導,國家癌癥中心、中國抗癌協會、中國癌癥基金會主辦,于4月15日正式啟動。此次活動的主題為:“科學抗癌關愛生命——抗癌路上你我同行”。旨在幫助癌癥患者正確認識癌癥,與醫院和社會各界攜手努力戰勝病魔,提高生存率。
4月15日上午,中醫預防癌癥健康工程萬里行啟動會在北京大興召開,主要到會嘉賓有:原北京軍區總醫院北京軍區衛生部部長申誠民教授、空軍司令部門診部主任胡進江將軍、中國預防性病艾滋病基金會劉京薇秘書長、原總政歌舞團辦公室主任楊鶴城、陸軍總醫院藥理科主任許景峰教授、中國民間中醫藥研究開發協會民間療法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民族醫藥協會筋骨養護分會副會長、盛和祥藥業集團總裁蔡濤先生、北京昶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海麗、銘時基因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總裁姜明明、江蘇華世偉業集團副總賀小松、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道醫學分會會長高良穩、原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司長施鳳海教授、莆田(中國)健康產業總會執行會長、上海交通大學H-MBA執行董事長蘇金耀、中國信息協會民營企業分會會長張鋁、三代中醫世家、原同仁堂中醫專家孟凡成、原同仁堂中藥配料、中藥炮制專家楊連松、漢瑤堂 董事長,中醫世家孟凡成先生弟子丁浤偉、臺灣婦女黨副主席、香港國際集團肥媽味王食品有限公司、廣州肥媽味王食品有限公司總裁趙得荃、中國信息協會民營企業分會辦公室主任孟立強、中國城鎮建設指導工作委員會健康事業部陳飛龍、中國信息協會民營企業分會秘書長齊冬梅、北京安泰御康中醫醫學研究院院長王巧玲 原科技信息部、高新科技專家顧問團秘書長張育恩、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常務院長靳新國、中華文教網,華夏寺廟文化網主編李月、國賓書法家王鴻強、國賓書法家姚曉逢、人民藝術家長城一墨王星、北京糖安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孔麗雯、孔祥雯、原北京301醫院腫瘤科主任牛主任、徐州市桂蘭堂原生中草藥有限公司董事長、貴州地區民族草醫(苗醫、持有民族中草醫證書)傳承人陳善義等。
到會主要嘉賓先后就中醫預防癌癥健康分別談了自己的觀點和預防的方法。之后,由中國民間中醫藥研究開發協會民間療法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民族醫藥協會筋骨養護分會副會長、盛和祥藥業集團總裁蔡濤先生作了重點中醫預防癌癥知識演講和部分病例分析。并表示盛和祥藥業以后將為中醫預防癌癥健康工作而努力。
癌癌癥一種嚴重危害人們生命安全的常見病、多發病,據資料表明每5個人就有一人死于癌癥。然而60%的癌癥是可以預防的,60-70%以上的早期癌癥是可以治愈的,所以癌癥又是不可怕的,關鍵在于無癌早防,患癌早治。
什么是腫瘤?什么是癌癥?腫瘤是人體某部位的細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使一個或幾個細胞的基因受到損傷產生突變,然后這些細胞不按人體需要不受人體控制地活躍地無限制地增生,這些無限增生的細胞常常在一起形成腫塊,這就是腫瘤。
腫瘤分兩大類:良性腫瘤,惡性腫瘤(常統稱之為癌癥)。良性腫瘤生長緩慢,除在要害部位占位有影響外,一般對健康和生命沒有危害。惡性腫瘤生長迅速,與人體爭奪營養,產生有害代謝產物,破壞人體正常器官組織結構,對人體健康極為有害,如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將會奪人生命。惡性腫瘤又分癌和肉瘤,癌發病率占多數,肉瘤僅占10%,但惡性程度高治療效果差,危害更大。
癌 癥能預防嗎?有哪些良策?美國腫瘤學家斯特因說“幾乎60%到80%的癌癥是人為的”。因此,減少或消除這些人為因素就能預防60%到80%的癌癥。致癌物質種類繁多,廣泛存在于人們生活、工作環境中和食品用品之中,所以對癌癥的預防措施也很多,但歸納起來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預防癌癥:1、病因預防:改善工作、生活環境,克服不良生活習慣,減少或避免致癌物質進入人體,這就從病因上進行了有效的預防。2、飲食防癌:提倡科學飲食,合理安排飲食結構,攝入含有能增強體質,能抑制、阻斷、破壞致癌物,能促進受損傷細胞修復的各種有益物質的食品,對預防癌癥具有重要意義,這是無需多花錢就可使癌癥發病率降低30%到60%的好辦法;3、積極治療癌前病變:經久不愈的潰瘍、組織異常增生、息肉、粘膜白斑、具有明顯變化的色痣和疣極易轉變為癌,稱為癌前病變,應積極治療防止癌變。
盛和祥藥業開發生產的“黑靈芝肽”具有“細胞誘導還原“功效,到會患者親身講述了使用后的效后。
據悉,中醫預防癌癥健康工程萬里行由中國民間中醫藥研究開發協會民間療法研究專業委員會、中國民族醫藥協會筋骨養護分會、盛和祥藥業集團、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道醫學分會、中國信息協會民營企業分會大健康產品促進辦公室、315記者攝影家網、北京安泰御康中醫醫學研究院、北京昶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昶灃醫學研究院、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華夏寺廟文化網、北京巨榮醫學研究院等二十多家單位聯合發起的。
(編輯:鑫果)